一张老照片的故事

时间:2018-10-12【字号 超大    来源:门头沟区委老干部局 作者:韩春明
  各位领导、同志们,我是韩春鸣,我要讲的是“一张老照片”的故事。
 
挺进剧社在妙峰山庙会演出
 
  晚上,灯下,一张老照片让我浮想联翩,夜不能寐。照片下文字说明:1940年农历四月十四,八路军挺进剧社在妙峰山表演街头剧。
  挺进剧社,1939年至1942年初活跃在平西地区。看剧照:三个人表演,两男一女。一老一少一青年。他们是谁?特别那个女孩子?她来自何方,她怎么成了女八路?
  于是,我开始探寻挺进剧社在平西地区战斗历程。
  在南京,我见到了曾经在平西战斗过的开国将军詹大南,他是当年老九团的营长,在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离休;从他那里,我知道了南京军区炮兵顾问陈靖曾经是挺进剧社社长。我没有见到陈靖将军,但是我读到了他撰写的《百花山上一枝花》,文章详细记述了当年妙峰山庙会的情景。
  农历四月十三日黄昏,挺进剧社一行十二人组成演出分队来到妙峰山。第二天上午,他们面对向来自北平、天津等地众多香客进行宣传和演出。先是宣传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,接着演讲抗战形势和敌后军民任务。然后,戏剧演出开场,长达两个钟头,香客们看得入神,恋恋不舍。
  陈靖回忆,男主角由他扮演,女主角是袁琴谱。琴谱,这个名字有意思。我了解到,袁琴谱是贵州遵义人,12岁参加中央红军,长征路上,他是司号员,因为善于自编自演歌舞,当上了宣传员。参加红军时,他没有正式名字,人们喊他“小贵州”、“苗族娃子”。林伯渠喜爱孩子,特意为他起名“琴谱”。
  红军到达陕北,红二方面军政委任弼时到中央人民剧社要演员。小袁被“借”到了战斗剧社。1938年底,琴谱随着萧克将军来到平西,担任挺进军宣传队长、副队长,后来组建挺进剧社,他担任歌舞队长。从中央机关到抗战第一线,从延安到平西,从一方面军到二方面军,袁琴谱在革命征途上,经历了人民剧社、战斗剧社和挺进剧社,几上几下,从无怨言,在三个剧社都得到称赞。战斗剧社吴国华政委表扬他:贵州娃子袁琴谱,天塌下来不叫苦。
  1940年冬,挺进剧社驻扎在百花山下马栏村。夜晚,从百花山往东望去,能看到北平城万家灯火。战友们由此感叹,若能在夜晚为将士们演出,该有多好。说者无心,听着有意。供给部长赵熔将军专门派人潜入日军占领的北平城,购置了夜晚演出所用幕布、汽灯等一批器材。队员们兴奋极了,欢呼跳跃,特别是袁琴谱,作为队长,他对这些器材视若珍宝,使用时小心翼翼,生怕有个闪失,影响演出。
  这个时期,在我抗日军民强大压力下,日伪军小股部队已经不敢轻易出北平城。西山八路军让日军长官们寝食不安;他们对我平西根据地发动一次又一次“扫荡”,一次又一次“围攻”;他们在南苑机场设立轰炸机训练大队,将平西根据地作为训练场,不分昼夜,实施侦察与轰炸,特别对马栏村的挺进军司令部更是狂轰滥炸,实施“空中扫荡”。
  这一天,12架轰炸机超低空出现在马栏村上空。飞机呼啸着,呈梯形队列向下俯冲。萧克将军此时就在马栏村。挺进剧社随军部也在马栏。袁琴谱与战友正在为晚间演出彩排。警报声骤然响起,轰炸机贴着屋檐飞至人们头顶。战友们有序进入防空洞,袁琴谱走在最后,一面走一面回头,看一看还有什么需要隐蔽的物品遗漏。猛然,他想起演出所用大幕和几盏汽灯。那可是几经周折才从北平城运来的。袁琴谱转身,飞快奔向放置演出器材的房间,几位队员见状,也随着队长冲了过去。
  敌机欺负八路军没有重武器,肆无忌惮超低空飞行,有恃无恐将重磅炸弹投向既定目标。当袁琴谱将气灯背出来,眼看离洞口几步之遥,一颗重磅炸弹在面前爆炸。房子被炸塌一半,紧接着,又一颗炸弹落下,袁琴谱倒在血泊之中。这一年,他才满17岁。
  当我再一次将挺进剧社在妙峰山演出剧照拿起,细细端详时,心生疑窦:袁琴谱究竟是男还是女啊?看照片,分明是女孩打扮?
  我无法找到当事人印证。从史料中了解到,挺进剧社34名队员仅有两名女队员,均不姓袁。由此判断,袁琴谱演出时男扮女装。这位17岁的八路军,这位经过长征的共产党员,这位血洒平西长眠在百花山下苗族小兄弟;我想问:你的英灵是不是还在斋堂川?那激荡在永定河谷的山风,那清水河畔一路奔涌欢唱的小溪流,是不是就是你的歌声,你起舞,歌唱,抚琴作谱?你还在谱写你生命的乐章,你的生命激情还在迸发燃烧,你在为我们,为千万后人演出,为抗战奋不顾身地引吭高唱。
北京老干部

微信关注
北京老干部

返回顶部